成果的内容与做法
(一)成果的主要内容
成果以“知行合一”理论为指导,基于“学校行企联通、专业课程打通、岗位触类旁通、技术艺术融通”的理念,构建了以红影、红歌、红典、红史、红文、红学等红色内容为载体,以传媒行业“采-编-播-录-摄-导-配-创”八大岗位实施专业互嵌、技能多备,以课堂教习-实训练习-项目演习-企业实习-创作研习(“五习”推进)助力学生职业技艺逐步从生手到熟手成巧手梯级发展,以物理空间、网络空间、校园文化空间浸润式的校园大课堂和产学研创一体的行业大训场为保障平台的影视传媒类专业高素质一技多能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体系,践行并达成高职影视传媒类专业学生“在校多练一手,就业胜人一筹”的培育目标。(见图1)
(图1)
本成果经12年探索实践和检验推广,围绕实现高素质一技多能人才培养路径,取得了系列成果:
1.构建了高职影视传媒类专业高素质一技多能人才培养的“1+N”技能课程模块;
2.建设了物理空间、网络空间、校园文化空间浸润式的“校园大课堂”及产学研创一体“行业大训场”的保障平台;
3.推出了课堂教习、实训练习、项目演习、企业实习、创作研习“五习”实践教学路径;
4.形成了系列标志性成果,包括:学生获奖以第34届美国迈阿密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17)、第27届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2022)、第14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教育部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国家级一等奖(2020)为代表的110项奖项;专业建设以教育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单位(2017)、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0)、江西省唯一高职影视类高水平专业群(2022)为代表的8项成果;科研成果以聚焦专业互嵌课程互选体系建设的省级教改课题《复合型动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2020)、聚焦产创问题的省级科技课题《融入中国民族元素的动漫音乐创作》(2017)、聚焦文化育人的省级人文社科课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影响的研究》(2016)为代表的15个相关课题;其他成果为:2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个南昌市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获得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在内的9部教材、8篇成果核心支撑论文等。
(二)成果解决问题的做法
根据影视传媒类学生要求政治素质高、技能复合型强的特点,以“学校行企联通、专业课程打通、岗位触类旁通、技术艺术融通”为指导,在以下四方面着力:
1.聚焦红色内容载体,助力塑造学生现代传媒人政治品格
影视传媒人要有讲政治,遵循爱党爱国,公正敬业的职业操守。基于更高的职业政治要求,在教学中,融入江西红色资源,将红影、红歌、红典、红史、红文、红学等红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将“爱国、为民、崇德、尚艺、创作、实践”贯通始终,红色文化浸润与专业技能训练同频共振,塑造学生形成传媒人需要的政治品格。同时,将百部经典红色电影、千首红歌和若干红色文学剧本在专业课程中全面展开教学,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精品课程、教学案例、教材。如《微电影制作》课程中以红影翻拍为主题,还原中国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播音语言表达》课程中,教师以散文《可爱的中国》为案例,讲解革命精神内涵,带领学生编写原创情景朗诵《方志敏》,获得教育部全国一等奖。《编曲》课程基于2022年新冠疫情的背景,以感谢奋斗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及英雄城的人们为主题的原创歌曲《加油南昌》,在江西卫视等多家媒体公众号发布,播放量过200万次。
2.打破专业壁垒,重构“应知、应会、应能、应备”的“四应”课程体系
构建了国家专业标准+学校跨专业技能模块的课程新体系。通过专业互嵌,围绕影视传媒产业链所需的“采、编、播、导、摄、录、配、创”八大技能,融合摄影摄像技术、影视编导、影视动画、录音技术与艺术、播音与主持、音乐表演等专业,整合策划编辑、影视拍摄、后期制作、推广传播等工作领域,按照“应知、应会、应能、应备”的就业导向目标要求重构了课程体系。在执行国家专业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应备技能模块30个、修订人培方案6个、课程标准36个,提升了复合适岗能力。以影视编导专业为例,将课程设计为6大板块,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社会交往适应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除完成国家专业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外,需要跨专业在本专业群中选学并完成两门以上的技能模块学习任务,简称1+N模式,1为本专业核心技能——编,N为产业链相关自选多能——采、播、导、摄、录、配、创等。学生在掌握核心技能的同时,安排在第三至第六学期通过课程互选、教材共建、资源共享、项目共担、学分互通、师资互用的方式,自选采、播、配、录等多个拓展多能自选模块中的2至3模块学习,通过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教学的综合性、交叉性、融合性,最终提升复合适岗能力。(见图2)
(图2)
3.实施“五习”实践环节,培养“三能三会”“三过硬”职业能力
研创“五习”实践环节通过校行企联通,搭建校内外实训平台,链接校园课堂和产业链,设计出课堂教习、实训练习、项目演习、企业实习、创作研习五环节。五个环节分别对应知识积累、技能培养、岗位实践、职场适应、个性创作的五个阶段。实现“生手-熟手-巧手”层次递进;达到“能说会写、能拍会剪、能策会宣”的传媒职业岗位要求的专业能力,以适应新媒体自媒体的专业岗位要求,达成笔头、口头、镜头“三头过硬”的教学目标。(见图3)
(图3)
课堂教习:以课堂为主阵,教师围绕“专业知识+红色内容”形成知识点,采用互动互评自评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养成学生自学自省的习惯,完成知识积累。
实训练习:以校园实训基地为主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展开导入、示范、训练、评价等环节,以协同合作,互评互鉴的方式完成。
项目演习:以演艺、赛事为主阵,以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展览演出、技能竞赛等项目为辅助,结合主办方的评价完成岗位实践。学生已参与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泰豪集团周年庆等活动达千余场,累计获奖110项。
企业实习:以校企平台为主阵,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锻炼能力,结合第三方企业导师的评价完成职场适应。学生在岗位实战累计参与完成百余项目,包括江西卫视中国首档明星家庭旅行真人秀节目《带着爸妈去旅行》的制作等。
创作研习:以企业订单为指引,邀请知名行业专家组成导师,打造创作团队,完成个性创作。主要成果有: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吴向列作为学院纪录片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带领学生创作的纪录片《苗寨八年》获第27届国家电视文艺“星光奖”。学生孵化未来摄影馆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南昌市青英人才创业大赛第三名。
实施“导师+工作室+创作团队+小学期”制度“导师+工作室+创作团队+小学期”制即遴选一支数量多、技术强的导师队伍,依托师生共建工作室,组建创作团队,以项目引导安排大二大三学生跟随导师参与行业一线产创项目。为克服传统教学周期学生教师时间难以集中统筹、学习空间难以转换的弊端,设计了小学期制度。在“导师+工作室+创作团队+小学期”制度下,导师带领学生进行产创项目实践,完成了原创音乐专辑《梦初心》,承制了江西省文旅推广协会历史文化名人推广短视频,承接了院线电影《斗龙战士之星印罗盘》的电影特效、录音、拾音、后期制作,该片在爱奇艺平台播放获得8.6的高分。
4. 建设“校园大课堂+行业大训场”,保障全方位多空间育人平台
“校园大课堂”是一个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校园文化空间融为一体、物质和精神相互渗透的全方位育人平台。
物理空间: 学校投入4000万元高标准建设3352平方米的传媒实训中心,包含央视专业设计团队进行声装设计的语录室、广播室,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建造的录音棚,与央视演播室设备一致的200平高清演播室共计17间实训室。实训中心承接了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声优大赛中部赛区选拔赛、富华山景区VR红色文化教育空间提升项目《共青城》《年轻的胡耀邦与革命结缘的故事》配音、电影《不会有人忘记你》录音及后期等62项赛教、产创项目。校内建有以“堂、馆、路、场、院”五位一体的红色物理空间,即:尚德学堂、大学生红馆、模范红路、影音红场、红色艺术研究院,既彰显红色文化又成为影视传媒专业学生创作训练的景源。
网络空间:学校建有先进的电子图书馆、教学校园网教学平台、智慧校园网、融媒体中心和虚拟演播室。学生可以在高度仿真的虚拟传媒工作环境中开展实训。2019年,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参与作品《VR全景校园江西泰豪动漫学院之上帝视角》策划、航拍、配音、剪辑等工作,作品网络访问量达37.78万人次,获江西省优秀传播案例奖。
校园文化空间 :学校通过蕴含“爱国、好学、为善、担责”校训价值的系列校园活动(十大新闻演讲比赛、学院随手拍摄影赛、诵读中国赛等)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成为一种隐性的“文化与专业技能”结合的课堂,引导一代又一代学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行业大训场”是一个校企合作、产业发展、就业推介的大平台。
八大校企深度合作基地 :学校先后与江西省广播电视台、华广融媒体公司、完美世界、海南一品天成影业有限公司、北京丑小鸭剧团股份有限公司、小陈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江西虎道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南昌微直播科技有限公司8家企业深度合作,共建集教学、科研、实践、创作、推广为一体的影视传媒校企产创平台。与北京丑小鸭剧团合作研创剧目编写、舞台导演、现场演出等项目,学生于2021年在海南省东方环球大剧院成功出演音乐剧《小狮子大明星》,2021年在贵州省成功出演舞台剧《哪吒闹海》,深受观众的喜爱。
音动传媒产业学院:与江西音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产业学院。打造了“2平台3环节4合一”模式,即生产实训和宣发经纪2个平台,技能学习、生产实训和岗位实习3个环节,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员工、教学即生产、作品即产品4个合一。著名音乐人摩登兄弟、王小帅等加入产业学院作为导师,先后培养出中国好声音江西五强选手孔凌婧、中国原创音乐人刘阿莉等多位优秀学员。其中刘阿莉发行单曲20余首,参与哔哩哔哩推出的综艺节目《我的音乐你听吗》,并多次登陆央视演出。
影像修复室:学校投入1968万元建设影视音像数字化修复升级实验室,集教学、研发、生产为一体,修复具有年代气息的珍贵影像,进行数字化升级,做到既不破坏原片艺术风格,又尽可能恢复影像原貌,还原老电影应有的美学价值。学生参与修复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红孩子》,不仅进行了技能实训,更是对红色老电影进行拯救、保护与传承。同时,搭建数字影音资产云平台,成为国家影音资料宝库的一部分,该修复室2022年获批为南昌市重点实验室。